其他
老鱼读诗经:《式微》并《旄丘》
有说《式微》是劳动人民控诉行役之苦,控诉统治阶级的。我个人更倾向于之前看到的一个观点(忘记是哪位大家说的了,抱歉抱歉):《式微》和《旄丘》都是同一个历史事件的反映,即黎国被戎狄攻占,黎国君带臣子逃到了卫的国境。臣子们没有得到卫国君臣的善待,又期待卫国君臣的善待。臣子们痛定思痛,首先抱怨自己的黎君当时军事策略失误,没有挡住戎狄的进攻,丢了国家,以致无处安身,于是用《式微》这首诗歌来表现;接着又抱怨卫国君臣无情无义,袖手旁观,不顾同为周之诸侯的情谊,不履行相互救助的义务,于是写了《旄丘》。
接下来,我们先来看第一首《式微》。
微君之故,胡为乎中露!
微君之躬,胡为乎泥中!
天黑啦,天又黑啦!咱们为什么回不了家?要不是国君你的缘故,我们怎么会(逃离故国,流离失所)上不着天下不着地,晚上没有地方住,要在露宿野外,浑身被露水打得湿漉漉的没一块干地方?
曲已无存,歌词尚在。(个人尤其赞同程俊英、蒋见元二位先生关于诗经记录的都是当时歌曲的看法。)
这已经有长短错落之趣致。似乎还没有科学证明过,但是朱光潜应该是说过:人类的生理和心理上,天生讨厌千篇一律的单调重复而喜欢变化的。这是一种节奏,一种让身心愉悦之节奏变化。
所谓语气助词,个人认为只是在口语尤其是歌唱中才有意义,为了照顾发音的顺畅。当然,肯定也有一些科学的生物学上的规律,只是没有研究和阐发而已。
叔兮伯兮,何多日也?
何其久也?必有以也!
叔兮伯兮,靡所与同。
叔兮伯兮,褎如充耳。
旄丘之葛兮,何诞之节兮!叔兮伯兮,何多日也?
何其处也?必有与也!何其久也?必有以也!
狐裘蒙戎,匪车不东。叔兮伯兮,靡所与同。
琐兮尾兮,流离之子。叔兮伯兮,褎如充耳。
|| 老鱼读诗经 ||
《邶风·泉水》